专题专栏

健康园地

“三高”患者自我管理核心知识

 “三高”通常指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升高,对应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三高”常常并存,易形成“两高”或“三高”共患;如果控制不佳,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严重威胁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高”的防控需要每个人履行“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学会疾病预防、控制与管理的技能;家庭在生活方式调整、规律用药和定期监测等方面也应给予支持、鼓励与监督,帮助患者有效控制“三高”,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核心知识

1.正确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根据未使用降压药状态下的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结果进行诊断,诊断标准如下:

(1)诊室血压:非同日3次规范化测量诊室血压,3次测量的全部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家庭血压:连续5~7天规范化测量家庭血压,所有测量血压读数的平均值达到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3)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达到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白天血压平均值达到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达到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

35岁及以上居民应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早期治疗。

2.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与生活方式干预

采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并保持血压达标,切不可擅自停药;同时,生活方式改善等非药物干预可以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

3.降低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钠的摄入量建议降至2克/天(食盐5克/天),建议在烹饪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同时也要减少摄入含钠量较高的加工食品。肾功能良好者建议使用低钠富钾盐,同时增加富含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与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4.科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干预应在医生评估下进行,保证安全性。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柔韧性和拉伸训练等。对于收缩压>160mmHg者,在血压得到控制前不推荐进行高强度运动。

体重正常患者应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重指数18.5~23.9kg/m2 ,腰围<90cm(男性)、<85cm(女性)。

体重控制不佳者,将减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5.戒烟限酒

积极戒烟,可前往戒烟门诊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行为和戒烟药物等方式干预,避免使用电子烟作为替代,同时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不建议饮酒,任何剂量的饮酒对健康均无益处,建议零饮酒。

6.保持健康且高质量的睡眠

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老年人保持在6~7小时。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如失眠、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干预治疗。

7.减轻精神压力

持续的压力与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瑜伽、正念和冥想、太极拳、深呼吸练习、听音乐等减压干预。

8.做好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应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因血压在一天当中有波动,应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取平均值,详细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和读数。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至少1天。

9.积极参与心脑血管、肾脏疾病早筛

心脑血管、肾脏等疾病早期筛查是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步骤。通过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可被评估,医疗专业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可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建议,长期坚持可预防控制心脑血管、肾脏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10.“三高”应共管

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常常相伴出现,相互作用,共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共病患者应“三管齐下”,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从而全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核心知识

01.正确认识糖尿病

当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糖尿病症状,再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或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但出现了血糖的异常,需改日复查,综合多项血糖指标由医生进行诊断。

诊断的血糖值应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建议一般人群从35岁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至少每3年重复筛查1次,定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02.合理膳食,定时定量

糖尿病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学会使用食物交换份法。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麦食品、非淀粉类的蔬菜等,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03.科学运动,量力而行

建议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中等强度的感觉是“还能说话但是不能唱歌”。无禁忌证者每周还可进行2~3次的抗阻运动,如墙壁俯卧撑、哑铃训练、弹力带训练等。糖尿病患者运动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健康评测、运动能力评估和禁忌证筛查,以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04.注重体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患者体重减轻5%,可改善血糖以及血压、血脂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基础,在药物治疗方面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

05.警惕酒精危害,建议戒烟

推荐糖尿病患者不饮酒。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尤其是服用磺脲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应避免空腹饮酒并严格监测血糖。戒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建议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