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春节后各类学校陆续开学,人员流动与接触较为频繁,同时气温回升,外出踏青、出游的人逐渐增多,各类传染病的感染机会增加。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外出踏青、出游时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健康出行。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全国新冠感染仍维持在较低流行水平,3月学校开学,旅游人数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人群的聚集和流动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大群众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
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
2.日常健康监测。
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3.积极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XBB变异株目前为我国本土疫情主要流行株,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
4.增强自身免疫。
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可能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3月份仍处于流感的流行季节,广大市民应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疾病传播。
3.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轻流感疾病负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年龄在6月龄以上有意愿接种且无禁忌证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发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2、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
3、婴幼儿可以通过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预防手足口病。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